
圖片資料來源:http://www.truemovie.com/2008moviedata/DiaryoftheDead.htm
劇情簡介:一群電影系死黨正籌拍畢業作品,從電視報導得知有「活死人」出沒,於是決定拍攝實境恐怖影片,逐日紀錄活死人動態,豈料攝影機一路追蹤誤闖活屍禁區,鏡頭下的活屍被特殊誘因激發,群起瘋狂反撲,多數人被生吞活剝並成活屍蔓延,這群學生如何躲過活屍攻擊?這場活屍浩劫又將如何收拾?這部被公開的影片記錄了更多活屍的秘密,也記錄了拍攝者瀕死的那一刻…
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tw/rxrider/article.php?pbgid=58758&entryid=578954
曾經有一段時間,台灣流行著一堆僵屍的國(港)片,然而風潮過去後,似乎就再也沒有高潮過,可是,歐美人士卻似乎對活屍類型的電影樂此不疲,除了本片導演所拍攝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活屍禁區(Land Of The Dead)以及本片之外,像是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28 Weeks Later:When Days Turn To Weeks)、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三個系列、我是傳奇(I Am Legend)、甚至還有5月份要上映的決戰末世代(Doomsday)等等,比比皆是。
或許真的是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奠基的關係,這些活屍們總是有著近似的成因、相同的外貌、重覆的叫聲、一樣的步伐、共通的弱點,而且,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在吃人,竟然還吃不胖…(當活屍好好喔),這種沒有新鮮感的形象設定一再輪迴之下的電影,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有人享受在活屍追殺下的刺激,有人喜歡突如其來的驚嚇,有人偏愛著奮力闖出血路的過程,有人體會到極度恐懼絕望的無力,然而不管是那一個,這些都是險惡環境下才會展露出的人性,也讓這些活屍電影有了得以一再發揮的空間。
這部片雖是採用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及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處理,看似老掉牙,本想不過是怕觀眾看膩一貫的影像罷了,並未抱太大期望,豈知隨著劇情發展,卻發現這個舉動,竟反而成就了本片的主要訴求,非但跳脫侷限於活屍的既有框架,不再只是為活屍而活屍,更讓這部活屍電影,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
驟然發生的活屍現象,在各種媒體的渲染下展開,質疑造假、過度誇大、無動於衷、一笑置之、恐懼莫名、驚慌失措的各種聲浪,不絕於耳,本應是報導真相的新聞,能夠讓人提早因應、想出對策、控制災情、規劃避難,卻在過往媒體濫用之下,宛如狼來了的寓言故事般,早難以取信於人,於是事態一發不可收拾,人力再難回天。
不管主角傑森的動機是否如他自己所說,之所以忠實紀錄眼前所見景象,以及他們奮力求生的過程,目的是為了讓日後生存者得以知悉事實,不再受到易遭操弄的媒體矇蔽,或能拯救即使僅是一條的人命;也有可能根本執迷於如同看車禍現場的湊熱鬧好事心態、純粹藉機成名、滿足將之公諸於世的表現欲、就算危及性命仍不可自拔、一但攝影機沒電便混身不對勁的人性,才是真正原因;就其手持攝影機親上活屍戰場,讓自己曝露在危機之下,固然勇氣可佳,但朋友愛人陷於困境的畫面入鏡,竟仍置若罔聞、堅守崗位、撒手不管,難免引發究竟是人命還是真相重要的爭執,畢竟如果人全死光了,拍這些又要給誰看,何況從錄像中清晰可見各種貪婪、自私、凌虐、殘暴的一面,較之僅有單純嗜食欲求的活屍所帶來的震撼,更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人類又值得傑森這樣救贖嗎?無論如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傑森,還是選擇了這一條異於常人之路,剩下的,就留給倖存者來判斷吧。
PS.本片經常探討的一些像是年輕人總是巴不得趕快長大好離開家裏,沒想到發生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趕快回家等社會現象,其實還蠻多元的,比起其他的同類電影,確實較為深入。
5/1勞動節
辰約我去看這部活死人電影
看過的活死人電影不計其數
類似這種電影 以往給我的感覺就是
人死不了 細菌感染 行動速度快或慢
雖然活屍日記是以dv手法來拍攝
個人感覺是不會感到暈眩
內容倒是滿血腥
印象最深刻的ㄧ句話
"當你在家時 拼命想出去闖蕩
發生事時 第一個念頭卻是想回家"
不是百分百的正確 但意思應該差不多
傑森在電影裏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僅他拿著dv拍攝所有情況
也反映了人性的自私 貪婪
有一幕我覺得滿confused
Jason把dv影片內容上傳到網路
雖然口口聲聲說
可以讓網友看到他們現在的狀況
也許有救援的機會
卻又不斷強調才幾分鐘點越人數破幾萬
不知道是為了要得到高人氣
還是真的有正面的用途
結局伏筆很深 看似有續集
拭目以待